DB2305∕T 027-2024 玉米大斑病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规程(双鸭山市)
ID: |
999CDC10C8094DA493CB41E1C9DD8347 |
文件大小(MB): |
0.29 |
页数: |
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16 DB2305,双鸭山市地方标准,DB2305/T 027—2024,玉米抗大斑病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规程,2024-08-30 发布2024-09-30 实施,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05/T 027—2024,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宝清县小城子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宝清县朝阳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雪冬、顾鑫、于昌红、毕永彬、丁俊杰、李灿东、刘俊刚、刘伟、杨晓,贺、姚亮亮、张茂明、王自杰、张家智、李志民、李增杰、孟庆英、朱宝国、靳晓春、王雪洁、邱,磊,DB2305/T 027—2024,2,玉米大斑病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大斑病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病菌准备、种植、接种鉴定、抗,性评价及筛选、田间档案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大斑病的田间筛选及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禾谷类,NY/T 1248.1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 部分:大斑病,DB23/T 017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NY/T 1248.1 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又称叶斑病、条斑病、枯叶病等,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和西南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当外界温度在20~25℃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大斑病的发展,3.2,病圃,在玉米大斑病常年发生较重区域选择作为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的地块,3.3,人工接种,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为接种的方式将人工培养或收集的病原物置于植物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DB2305/T 027—2024,3,3.4,投芯接种,将带菌高粱粒投入玉米大喇叭口心叶中进行接种,4 病菌准备,4.1 病菌采集,4.1.1 采样地点选择,选择在双鸭山市玉米大斑病高发区采集具有典型大斑病症状的发病植株,以便获取具有代表性,的病害样本,4.1.2 样本采集,将上年采集的典型大斑病病叶夹在标本夹常温阴干保存,以确保样本的纯净性和有效性,4.1.3 样本处理,将带有大斑病的叶片剪成3~4cm 长段,用自来水冲洗,以便后续的病原菌分离和培养,4.2 病菌制备,4.2.1 病原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或单孢分离法从发病植株叶片的典型病斑上分离大斑病病原物,然后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在低温-80℃下保存备用,通过稀释培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采集的样本中分离出具有拮抗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具体方法是,取典型病斑小块,置于75%的酒精中浸泡2s~3s,取出后置于质量体积比为1%的次氯酸钠中浸泡2,min~3 min,再经无菌水换洗,晒干后转移至PDA 平板培养基中,置于25 ℃~27 ℃环境中,黑暗,培养3 d 后挑取病原菌至试管中保存,4.2.2 菌株鉴定,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力测定,确定其为玉米大斑病病病原菌的菌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行属种鉴定,从比例占绝对优势的病原菌中选取致病力较强,的菌株作为接种的目标菌株,4.2.3 菌株培养,DB2305/T 027—2024,4,在PDA 斜面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无菌蒸馏水,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表面的新鲜霉菌孢子,将孢,子悬液置于250 mL 锥形瓶内,然后注入40 mL 洗脱液。锥形瓶中加入直径5 mm 的玻璃珠10 粒~,15 粒与孢子混合,放入水浴振荡器中不断振荡,使成团的孢子散开。然后用单层棉纱布过滤以除去,菌丝。将其装入灭菌离心管中,用离心机分离沉淀孢子,去除上清液。再加入40 mL 洗脱液,重复,离心操作3 次。最后,制成浓度为(0.8~1.2)x106 spores/mL 的霉菌孢子悬液。如果需要精确计数,可以用改良察氏液体培养基稀释孢子悬液,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孢子悬液应在当天使用,如果不,在当天使用,应在3 ℃至7 ℃保存,并尽量在4 d 内使用,5 种植,5.1 病圃选择,应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的地块,5.2 田间设计,将获得的玉米现有推广品种及玉米自交系随机排列种植,每隔50 份材料设置1 组已知抗病、感,病对照材料,对照选用玉米自交系K10(高抗)、118(高感)。鉴定设计符合NY/T 1248.1 标准,玉米材料采用双行区种植,小区行长4 m,行距0.68 m,植株密度为5000 株/667m2,5.3 播种,耕层5 cm~10 cm 地温稳定通过7 ℃~8 ℃,土壤含水量25 %~30 %适时播种,也可根据当年,农业生产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播种期。播种时期符合DB23/T 017 标准,所种植种子不进行任何处理,播种方式采用人工播种,播种距离调整到19.6 cm,每穴播2 粒,出苗后每穴保留1 株健康的植株。种子符合GB 4404.1 标准,5.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及虫草害防治与大田生产相同,田间管理过程中不使用对大斑病有防治作用的药剂,生产过程符合DB23/T 0……
……